這幾年進出大型醫院急診室和病房的次數總加起來不下數百次,慶幸的是我擔任的角色是陪伴和照顧,雖然勞心又勞力的來回奔波,但真正受皮肉受苦的都是親近的家人,通常我都還能遊走在醫院裡附設的餐廳和cafe之間,偶而還可以有些微小的喘息空閒時刻,也算是生活裡的小確幸。
每每走動穿梭在醫院的各個走廊間,或是靜靜坐在等候座位上的時候
眼前的畫面很容易讓內心產生對於生死離別感受的強烈悸動
有人陪伴也有人孤單,生命的百態都在醫院場所背景裡濃縮上演著
時常會遇到醫院志工親切的協助幫忙,也有看診的護士會關心的叮嚀細節
當下感受到台灣最美的風景,就是所謂的人情味
因為阿公阿嬤老人家們的手臂血管通常都會比較細小
抽血打針確實需要經驗老道的護士施打(成功機率會比較高)
但也不是每次都這麼幸運可以遇到打針/抽血高手
也時常會有實習生緊張的左拍拍右拍拍手臂肌膚試著找出下針點
看著阿公阿嬤時常白挨了好幾空針,多次沒正中打到血管,也不曾聽他們怒罵或是抱怨過
總是帶點長者獨有的慈祥笑容說:「沒關係啦,來~ 不要緊張,再打一次」
(結果他們還是會出現"歐...很痛的表情")
反而是實習生們都變得比較緊張和不好意思
我雖然心疼,但也把有句阿嬤曾經對我說的話,深深記在腦海裡
她說:
「要給實習醫生機會,這樣以後他們才會機會訓練成厲害的醫生救更多的病人」
我在阿公阿嬤身上學到所謂的"寬容"
對於生活上時常會遇到許多不公平的待遇,我就會換個角度,以對方的立場思考
也許事情發生的有理、或許沒有道理,我學會消化沈澱之後用再另一種方式轉化應對
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場合,我也確實親眼應證知道
用怒氣相對總是會造成最大的傷害,得不到適當的解決方式
懂得不在情緒怒氣衝腦時說話,也不急著選擇在生氣時做決定
因為往往後果都得需要花更多的心力才能解決處理
有次在診間門口看見一位婦人火冒三丈破口大罵:
「什麼鬼東西!上次為什麼沒有仔細說明要再回診檢查,不會一次說清楚嗎?我還要大老遠跑一趟來!爛醫生」
我看見護士默默地低頭轉身回診間,留下氣憤的婦人在座椅上仍舊發洩著情緒
說來,醫生護士也真是無辜
替病人醫治服務,還要被當作理所當然的工作
也莫怪大批的醫療人員離職出走潮,紛紛另尋環境較優質的工作
(那...以後生病去大醫院都沒有醫生護士看診治療,怎麼辦呢?)
對於台灣醫療體系的制度體系,有褒有貶,加上新聞媒體的嗜血本質
有時用些聳動話題就造成無止盡的擴大渲染,實際生活留下的後果就是各位自己來承擔
比起談起這些時事評論,爭吵彼此理念而引起的衝突,更該看懂理解的應該是人心
人與人相處互動時所產生的情緒,會是一種循環
可以是良性,也可以轉為惡性循環
言語說話具有強大力量,但情緒的影響感染力更大
表達情緒的用字和說話的語調是可以透過訓練來修正的
話可以好好說,情緒是需要被釋放與適當消化
多一份包容和體諒,仇恨自然就會減少
這階段的我
在自己的生活社會學分裡,再添增一筆學習紀錄。
(學分尚未修完,努力學習中...)
關於我的巴黎公寓生活記錄與居家布料旅程
我的新書 〈我在巴黎租個家〉 博客來排行榜熱銷Top100
博客來► http://博客來 book.com
三采► http://三采網路書店 suncolor.com
誠品► http://誠品網路書店
留言列表